• ABBA Blog

【跟著節氣過生活】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
這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就是暑去涼來,
代表了秋天的開始,氣溫逐漸下降
實際上台灣還是相當炎熱
和上一個節氣大暑比起來溫度稍微低一點,
但並不是那麼明顯。

立秋的天氣表面上穩定,
但容易有午後雷陣雨
颱風發生的幾率也比較高。
古代為了祈求國泰民安
立秋時皇帝要帶著朝中大臣向天祭祀,
農民則常用立秋這天的天氣來判斷未來一期的收成。
所以有「立秋無雨最堪憂」、
還有的「雷打秋,明年一半收」等俗諺。

一講到立秋這個節氣,
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就快到了一年一次的七夕
也就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時間。
現在比較多的是把七夕當做情人節在過,
其實七夕還有一個的「乞巧」的習俗
乞巧是紀念織女的活動,也是女子的節日
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在古代是女子崇拜的對象,
女性們會再七月初七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

七夕在台灣、還有福建泉州一帶,有拜七娘媽的習俗。
傳說七娘媽的誕辰是七月初七,所以又稱「七娘媽生」。
織女在某些地區被尊為「七星娘娘」,
傳說她和其他六位姐妹
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順利長大成人
所以被人們當做兒童的守護神,
民間對這七仙女多以「七娘媽」尊稱。
在七月初七的黃昏,有小孩的人家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
乞求子女平安長大

供品會準備糖粿、油飯、麻油雞還有花
花一般是圓仔花、雞冠花或茉莉花、鳳仙花等,
這些花多子,且花香濃郁,
取其子多香火盛之意
另外會準備清水、新毛巾,供七娘媽洗手洗臉;
還有胭脂白粉用來化妝,
也會準備紅綿線、金紙、香燭等等。
祭祀結束後,
會把部分的花、胭脂拋上屋頂給七娘媽使用,
一部分留給自己,
相傳使用這些祭品可以變得像七娘媽一樣美麗手巧

這個季節在台灣四周海域都可以捕到鰆魚,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土魠魚
土魠魚在秋冬最肥美,
因為寒冷的海水會讓魚累積更多脂肪。
土魠魚側面波浪狀黑色斑紋的顏色越深,就越新鮮,
如果是市場上輪狀切片的話,顏色鮮紅的比較好。
土魠魚除了可以油煎或紅燒,
台南有名的小吃土魠魚羹則是把魚肉炸過,
也十分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