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A Blog
【跟著節氣過生活 霜降】
現在一講到霜降,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肉類
霜降是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
《月令·二十四節氣集解》中提到:
「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表示天氣逐漸由熱變冷,開始降霜了。
霜降指的是露水因天寒而結成霜,
古人對大氣科學不是那麼了解,
誤以為霜是從天而降
基本上只有在中高緯度才有機會看到結霜,
台灣除了高山地區,平地幾乎看不到。
閩南人認為
「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在養生方面重視秋令進補,
也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習俗上吃燉羊肉,或是柿子
也有一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
台灣栽培的柿子大致分為
來自中國的澀柿品種和引自日本的甜柿品種,
產期長達半年,9月到11月的品質最優。
新竹、苗栗盛產的石柿所製成的柿餅,
不僅是秋天美麗的風景之一,
也是客家文化密不可分的一環
由於客家人早年遭遇戰亂不斷,遷徙頻繁,
食物保存不易,加上勤儉持家的天性,
將不易保存的食物乾燥或醃製,
方便攜帶並且增長保存期限。
曾經被當做口糧的柿餅,
可以說是客家人百年智慧濃縮而成的結晶
傳統的柿餅製作方式是利用自然日曬,
曝曬、風乾兩三天後,果肉表皮變成棕褐色,
用人工揑壓成扁平狀,再繼續曝曬,
之後每天壓一次,四天後翻至正面,
繼續日曬風乾約一週即成柿餅
霜降除了可以吃柿子進補,
還可以吃黃豆,健脾利水
百合有益氣潤喉的功效;
蘋果則是可以清熱除煩;
蜂蜜也有益氣潤燥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