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節氣過生活 清明
一到清明節就想到唐朝杜甫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就台灣的天氣來看,雖然偶爾清明也是會下雨
比起下雨,炎熱的天氣會更加明顯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有很多習俗
例如放風箏
古文中風箏又稱為「紙鳶」
本來是用在戰爭時期和遠方盟軍飛鴿傳書的一種
後來因為戰爭變少,演變成「放災」
人們會將災害病痛寫在風箏上
在清明節這天放風箏到高處後剪斷風箏線
象徵「風箏帶走災病」
清明節一定要吃潤餅
潤餅也有分北部、南部
北部潤餅裡面主要包蔬菜、豆干、蛋酥後加花生糖粉
在南部潤餅有被叫做春卷
除了會放蔬菜、豆干
也會放入油麵
花生糖粉中砂糖的比例也會比較高
除了常吃的潤餅
還有清香的草仔粿
閩南人常用鼠麴草包入糯米糰中
內餡有鹹的菜脯米,或者是甜的花生
客家人則喜歡用艾草,稱為艾粄
在日本一年鰹魚好吃的時期有兩個
四、五月捕獲的被稱作「初鰹」
因為油脂比較少
所以可以吃到魚肉本身清爽的風味
無論是做成生魚片
或者是表面炙燒過都很適合
清明時節是養生的重要時期
中醫常提醒要注意養肝
可以吃青(蘆筍)、赤(紅蘿蔔)
黃(玉米筍)、白(牛蒡)、黑(黑芝麻)
等五色食材來養生
日常飲食建議清淡為主
減少油膩、生冷的食物
外出的時候可以多帶一件衣服
因應天氣冷熱變化
